1. <tbody id="xypsz"><div id="xypsz"><address id="xypsz"></address></div></tbody>
      <tbody id="xypsz"></tbody>

        歡迎瀏覽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網站,公司是一家電源設備廠家,品質保障,歡迎咨詢!

        返回列表頁

        高頻電源原理圖(雙向儲能)恒流電源圖片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尹沿技)

        1 挖掘智能化汽車產業鏈快速增長賽道

        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智能化”為主題的汽車革命帶動汽車 產業大洗牌。智能汽車涉及產業眾多,包括電子信息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 半導體、信息通訊等高端制造領域,已經成為國內外各賽道頭部企業的“必爭之地”。 經過多年的發展,政策已經逐步從原來的設定目標、制定規范方面,向引導落地實施、 搭建基礎設施以及網絡與數據安全等方面轉移。疊加產業環境的成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 關鍵零部件成本將持續下探。汽車之家研究院預計,到 2025 年中國 L2 及以上智能汽車 銷量破千萬輛,對應中國智能汽車滲透率達 49.3%,智能汽車市場潛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本報告借助 Marklines、易車網、懂車帝、蓋世汽車等網站進行信息 搜集并建立數據庫。通過掃描在售的2020-2022年所發布數千款乘用車車型和相關配置 信息,篩選出有增長潛力的硬件配置及軟件功能,并進行數據分析。旨在挖掘出未來五 年有望站在汽車產業升級、國產替代、電動化、智能化風口的細分賽道和公司標的。

        分析指標的選擇上,我們認為配件的“市場滲透率”,即配備此配件的車輛在當年 乘用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可以反映此配件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階段。一般市場滲透率處 于 5%-20%之間的配件市場化剛剛成熟,即將迎來規模放量的快速增長階段,處于整個 產品生命周期中增長最快速的時期。因此我們選擇市場滲透率作為主要分析指標,并重 點關注市場滲透率處于 5%-20%區間的配置。計算上,我們根據車型滲透率(配置裝配 率)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公布的 2020-2022 年(1-11 月)乘用車價格段銷量得到該 配置的市場滲透率和出貨量。市場滲透率反映需求端情況,出貨量直觀體現銷量和市場 規模。根據市場滲透率絕對值與相對增速判斷不同配置所處的市場生命周期,將規劃期 后的產品劃分為萌芽期、快速增長賽道、持續增長賽道和平臺期賽道四個階段。

        維度方面,我們考慮到整車售價是考察基礎零部件成本下探的重要信息,而市場 份額正快速上升的新能源車是智能化配件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從上市車型的售價和動 力類型兩個角度對數據做出劃分。此外,考慮到國內外整車廠對不同配置的偏好差異, 我們將品牌分為國內新勢力、自主品牌新勢力、國內傳統品牌、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和國際傳統品牌五大類進行分析。以求對市場的發展情況做出更全面的認識和判斷。 根據我們的分析,面部識別、毫米波雷達、HUD 抬頭顯示、車內攝像頭、整車 OTA、自動泊車入位已進入快速增長賽道,市場滲透率即將快速增長。超聲波雷達(8 個以上)、車載揚聲器(10 個以上)、疲勞駕駛提醒(DMS)、對外放電功能、自適應 巡航、車機 OTA、中控屏(12 寸以上)、遠程控制處于持續增長賽道,市場滲透率 將持續增長;空氣懸架和車機芯片處于萌芽期,未來有進入快速增長賽道的潛能;而 環視攝像頭進入平臺期賽道,市場滲透率增速放緩。

        2 智能駕駛五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42.7%

        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馬拉松已過半程,L2 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正處于商業化落地 發展階段。數據顯示,智能駕駛相關配置市場滲透率正快速增長,平均五年復合增長率 高達 42.7%,市場潛力巨大。在智能駕駛相關的配置中,毫米波雷達與自動泊車入位技 術正處于快速增長賽道,22 年滲透提速。自適應巡航和超聲波雷達雖已經脫離高速增 長賽道,但滲透趨勢仍然保持,增速穩定。環視攝像頭和 360 全景技術在這兩年滲透趨 勢則逐漸放緩,進入平臺期。

        2.1 毫米波雷達:結束萌芽,中高端新能源車型正加速滲透

        毫米波雷達作為汽車 ADAS 的核心傳感器之一,因其探測距離長,抗干擾能力強 等特點,被廣泛地應用在自適應巡航控制、前向防撞報警、盲點檢測等高階自動駕駛功 能中。過去三年的數據顯示,此項配件正脫離萌芽期,初步踏入快速增長賽道,已經開 始展露出一定成本下探與加速滲透的趨勢。

        2022 年毫米波雷達市場滲透率達到 6.4%,同比上升 4.3pct,出貨量 436 萬個,同 比增長 216%。出貨量漲幅主要來自中高端新能源車型的加速滲透。

        分動力類型看,毫米波雷達在新能源車型中的滲透率顯著高于燃油車,增速也領 先于燃油車。2022 年新能源車中的市場滲透率為 16.6%,漲幅 3.4pct。同年燃油車滲 透率僅為 2.7%,漲幅 1.8pct。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目前毫米波雷達車型滲透率較高的品牌為國內新 勢力和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國內傳統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新勢力的滲透率總量較落 后但也呈現加速滲透趨勢,唯有國際傳統品牌對此設備的嘗試較少。30 萬以上車型的 滲透率目前不及 20-30 萬車型,也是由于該價位段中占比較大的國際傳統品牌在此項設 備上的裝載節奏較緩慢。

        總體上,毫米波雷達目前正走出萌芽期,踏入快速增長賽道,其 2022 年市場滲透 率相較 2021 年已經發生了較大的提升。加之許多車廠在 ADAS 系統中選擇了毫米波雷 達、攝像頭、激光雷達的傳感器組合方案,我們認為毫米波雷達的高增速在未來一段時 間內將繼續保持。目前中國毫米波雷達市場主要以博世、大陸、海拉等國際 Tier1 為主, 部分國內頭部廠商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在測距和精度上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由于早期在倒車輔助中的應用,超聲波雷達整體滲透率水平較高。2022 年,乘用 車整體滲透率已經達到 84.1%。在如此高位下,滲透率仍每年保持小幅增長,2021 年 漲幅 2.8pct,2022 年漲幅 4.9pct。如果以 L2 級自動駕駛建議的 8 個超聲波雷達為標準, 則目前 8 個以上超聲波雷達的滲透率在 14.9%,正處于快速增長賽道的中段,且過去三 年呈加速增長,21 年漲幅 2.9pct,22 年漲幅 4pct。出貨量方面,由于超聲波雷達的車 均數量較多,22 年的出貨量達到 9740 萬個,較 21 年同比增長 8.4%。

        超聲波雷達在車均數量方面的表現值得額外關注。20 年,超聲波雷達的車均數量 為 5.1 個,22 年車均數量已增加到 7 個,漲幅 1.9 個,車均數量幾乎每年增長 1 個。分 價位看,20 萬以上車型的車均數量呈現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22 年 30 萬以上車型的車 均超聲波雷達數量已經達到 10.4 個。

        以 8個以上為標準進行分析,分動力類型來看,新能源車滲透率略高于燃油車,22 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 19.4%,較上年漲幅 0.3pct。燃油車市場滲透率 13.3%,較上年 漲幅 3.3pct。 價格方面,超聲波雷達(8 個以上)市場滲透率呈階梯型,是市場持續增長的表現。 市場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20 萬以上價格車型,占比超過 7 成。其中,2022 年 20-30 萬價 格區間車型市場滲透率達到 5.6%,同比上升 2pct,漲幅明顯。30 萬以上價位 22 年市 場滲透率 5.7%,已經接近此價位段的銷量占比 8.5%。高數量超聲波雷達在高端車型中 的滲透相對充分。

        總體看,超聲波雷達由于發展時間較早,產業成熟價格低廉,目前在乘用車中的 市場滲透率已達到 80%以上。得益于汽車智能化對傳感器的需求,以車均數量提升為 依托超聲波雷達近年的市場規模仍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速度。

        2.3 環視攝像頭與 360 全景影像:增速放緩

        環視攝像頭,也被稱為全景式影像監控系統(AMV),通常會在車身的前后左右 4 個方向安裝 4 個超廣角的攝像頭,用于采集車輛四周環境的信息采集,并通過圖像畸變 校正與全景拼接的方式,實現車身 360°的真實場景還原,起到消除視覺盲區的作用, 應用優勢主要在自動輔助駕駛、泊車、會車等使用場景中體現,可以減少碰撞、剮蹭等 事故。

        2022 年乘用車市場環視攝像頭整體滲透率 32.9%,漲幅 1.5pct,增速相較 2021 年 明顯下降。22 年環視攝像頭出貨量 686.2 萬個,同比 21 年增長 3.7%。

        環視攝像頭在不同動力類型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水平接近,2022 年滲透率均在 33% 左右,增速放緩。由于低端新能源車型得到擴充并涌入市場,20 年到 21 年新能源車的 市場滲透率表現出波動。 價格方面,環視攝像頭的市場滲透率已經接近平臺期,市場滲透率增速放緩。10 萬元以上車型中市場滲透率均已經達到相當程度占比。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內新勢力、自主品牌新勢力、國內傳統自主品 牌和國際傳統品牌的車型滲透率呈階梯性層級且近三年均穩步增長。國際傳統品牌的迭 代更新有望提升 30 萬以上車型滲透率。2022 年國內新勢力、自主品牌新勢力、國內傳 統自主品牌和國際傳統品牌車型滲透率分別為 50.9%、50.5%、40%和 37.1%。

        2022 年環視攝像頭市場滲透率為 32.9%,增速放緩。環視攝像頭關鍵部件包括 車載攝像頭和圖像傳感器。目前 AVM 一級方案供應商主要有:TTE、德賽西威、歌樂 (佛吉亞)、法雷奧、歐菲光(歐菲智聯)。其中,德賽西威則領跑中國大陸(國產)供 應商陣營。圖像傳感器作為環視攝像頭的發展基石,其性能直接影響著攝像頭拍攝出來 的圖像質量,車規級應用的 360°環視圖像傳感器主要提供商包括安森美、豪威、斯特 威等圖像傳感器頭部企業。

        2.4 自動泊車入位:中高端車型持續滲透,價格正逐漸下探

        自動泊車入位是一種無需人工干預自動將車輛停車入位的技術,該技術對車輛周 身搭載傳感器的數量及精度有較高要求,且需要助力轉向系統與電控系統的協調配合, 存在一定技術壁壘,各車廠的實現方式與程度也存在一定差異。目前自動泊車入位技術 的滲透率為 13%,處于快速增長賽道的中段位置。過去三年此項技術在 20 萬以上的車 型中保持著較高的滲透速度,且開始逐步向 20 萬元車型下探。

        22 年自動泊車入位功能在乘用車市場整體滲透率為 13%,漲幅 2.7pct,呈現加速 趨勢。22 年搭載量 270.1 萬,同比 21 年增長 24%。

        分動力類型來看,新能源車滲透率目前在 17.2%,高于燃油車的 11.3%。新能源車 型由于近年低端車型的加入,滲透率并未表現出明顯增長趨勢。燃油車的滲透率則保持 穩定增長。 價格方面,10-30 萬價位段車型呈現出高價位、高滲透率、高出貨量的趨勢。市場 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20 萬以上價格區間,占比超過 7 成;其中 20-30 萬價格區間在 2022 年市場滲透率為 5.2%,同比上升 1.5pct,高于其他價格段表現。30 萬以上車型 22 年 滲透率 4.4%,滲透率占該區間銷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其在高端車型中的配備率正逐年 提高。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內新勢力和國際傳統品牌在此功能上的滲透率 相對領先,自主品牌新勢力、國內傳統自主品牌也在逐步跟進。國際新勢力特斯拉此項 功能為選配。

        自動泊車入位現在處于快速增長賽道的中段,由于此項技術涉及到自動駕駛的感 知、決策、執行的全過程,自動駕駛級別較高,目前的滲透主要集中在 20 萬以上的中 高端車型中。但近年的數據顯示該技術有進一步向低端車型下探的趨勢,因此在未來有 可能加速滲透,值得持續關注。目前自動泊車行業上游為設備供應商,中游為自動泊車 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以縱目科技和德賽西威為代表。

        2.5 自適應巡航:新能源與燃油車協同發力,市場穩定增長

        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ACC)是一種智能化的自動控制系統,它在早已存在的巡 航控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一種允許車輛巡航控制系統通過調整速度以適應交通 狀況的汽車功能。與其相關的兩項輔助駕駛功能是車道偏離預警和車道保持,三者的滲 透趨勢趨同,故此處選取自動駕駛等級較高的自適應巡航為代表進行分析。目前自適應 巡航的滲透率為 28.8%,略高于快速增長賽道,在過去三年此項技術的增長速度較穩定。

        自適應巡航技術 22 年在乘用車市場滲透率為 28.8%,漲幅 3pct,相對其已有基數 漲幅較小,呈穩定增長態勢。22 年搭載量 600.8 萬,較 21 年同比增長 10.3%。

        分動力類型看,新能源車目前的滲透率水平略高于燃油車,22 年新能源滲透率在 32.3%,燃油車為 27.7%。但由于低端新能源車型得到擴充并涌入市場,新能源車近三 年的滲透率水平并未得到提高。反觀燃油車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價格方面,10-30 萬價位段車型呈現出高價位、高滲透率、高出貨量的趨勢。此功 能的價格門檻約在 10 萬元水平,10 萬元以上車型中均得到一定滲透。20 萬以上市場則 由于滲透占比已經較高,市場滲透率的增長已經開始趨于穩定。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在巡航功能上具有示范性效應, 其下車型也較早配備了自適應巡航功能。而目前國內新勢力廠商和國際傳統品牌在此項 功能上也都已經達到了接近 50%的滲透率,可見技術壁壘已經不是限制該功能滲透的 主要因素。

        巡航功能符合人們對智能汽車的一般認知,是汽車智能化的一項重要應用。目前 此功能的市場滲透率在 28.8%,過去三年中增速穩定。在特斯拉的示范性效應下,更多 的汽車品牌都實現了對該技術的搭載。隨著智能車市場份額的擴大以及智能駕駛法規的 完善,此項技術有望持續增長。

        2.6 OTA:整車 OTA 迎來突破,車機 OTA 滲透放緩

        OTA 升級,即空中下載技術,指通過網絡自動下載升級包、自動升級。目前汽車 OTA 有兩種。一種是車機 OTA,針對車輛的車機系統,只支持娛樂、導航等功能的在 線升級。另一種是整車 OTA,可以全面深入地改變汽車的控制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 對汽車的性能進行修改和升級,甚至可以根據預設的硬件和后期的 OTA 慢慢開啟一些 新的功能,是一種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升級。當前整車 OTA 的滲透率在 12.3%,正處于 快速增長賽道,加速滲透態勢明顯。車機 OTA 的滲透率在 29.5%,大于快速增長滲透 區間,增長速度放緩。

        2022 年乘用車市場整車 OTA 滲透率 12.3%,相較 21 年漲幅 9pct,增速顯著。出 貨量方面,22 年整車 OTA 搭載量 256.8 萬,同比 21 年增長 271%,增速明顯。

        分動力類型來看,由于新能源車自身的電控性質更適合進行整車 OTA,其滲透率 顯著高于燃油車。22 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 26.4%。燃油車 22 年 OTA 升級滲透率為 6.7%。 分價位看,2022 年整車 OTA 各價位區間的市場滲透率同比快速增長,在 30 萬以 下車型市場滲透率呈現量隨價漲的趨勢。其中 20-30 萬價格區間 OTA 市場滲透率達到 4.4%,同比上升 3.4pct,遠高于其他價格段表現。在高端車型(30 萬以上)市場占有 率較高的國際傳統品牌迭代更新較慢導致 30 萬以上車型 OTA 市場滲透率下降。

        從品牌車型滲透率來看,國際新勢力特斯拉作為 OTA 技術的領頭羊,旗下各乘用 車型均已配備整車 OTA 技術。國內新勢力的整車 OTA 滲透趨勢增長迅速,在滲透率和 功能覆蓋上已經領先于其他品牌。國際傳統品牌在此功能上的發展相對遲緩。

        車機 OTA 方面,目前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在 29.5%,在經過 20 年到 21 年滲透率較 為快速的增長后,21 年到 22 年車機 OTA 滲透率的增長趨勢整體放緩。分價位看,車 機 OTA 市場滲透率呈平臺型,各個價位均未表現出繼續增長的趨勢。

        總體上看,整車 OTA目前處于快速增長賽道,22 年增速明顯,而車機 OTA 處于持 續增長賽道,22 年增速放緩。隨著智能汽車集成化和智能化趨勢的深入,OTA 技術在 未來的應用發展十分有潛力。在供應商方面,OTA 技術的方案提供商有艾拉比、科洛 達等,另外華為、百度、騰訊等科技大廠以其在云平臺和網絡安全方面的優勢也加入了 OTA 行業的競爭。

        2.7 遠程控制:穩定高增速,國內新勢力領跑

        遠程控制是通過手機等移動端平臺向車輛下發指令的功能,現在最普遍的遠程控 制方式就是通過手機 APP 向車輛下發指令,并基于車聯網平臺完成用戶下發的車輛啟 動、車門控制、空調控制等功能。目前遠程控制功能的滲透率在 50.7%,高于快速增長 賽道,過去三年增速穩定。

        乘用車整體上,22 年遠程控制功能的滲透率基數較高達到 50.7%,但過去三年基 本保持 10%的增速。22 年搭載量 1057.3 萬,同比 21 年增長 20.9%。

        分油電看,新能源車型的滲透率高于油車,已經達到65.7%的較高水平,接近飽和 水平故增長放緩。燃油車 22 年市場滲透率在 43.1%,較 21 年漲幅 5.8pct。仍然表現出 增長趨勢。 分不同價格區間來看,近三年遠程控制在各價格區間的市場滲透率都呈增長態勢。 10-30 萬區間的市場滲透率水平接近,約 12%,過去三年的漲幅也十分接近,為每年增 長約 2pct。由于 20-30 萬車型的滲透占比已經達到 74.7%的高位,未來此價位的持續 滲透將表現為遠程控制功能方面的拓展。

        在遠程控制的細分功能上,22 年滲透率最高的功能為車輛啟動,滲透率在 40%以 上。車門控制和空調控制次之,滲透率在 30%以上。其他更復雜的功能,如車輛定位、 車況查詢、遠程召喚則滲透率偏低,僅在 20 萬以上的車型中少量滲透。

        總體上,遠程控制作為汽車網聯的一項重要應用,目前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50.7%。 在各個價位和品牌中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滲透。此技術又可以細分為車輛啟動、車門控制、 遠程召喚等多種功能,其中較復雜的功能滲透率較低,仍有繼續發展和滲透的空間。

        3 中國智能座艙市場規模預計 2025 年破千億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普及,汽車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將擴展成為日常生活的 第三空間,用戶對乘坐體驗要求更高,智能座艙將加速普及。根據 ICVTank數據顯示, 2022 年全球智能座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461 億美元,平均 CAGR 達 8%。隨著中國市 場消費升級,智能座艙加速應用,中國智能座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 到 2025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30 億元,CAGR 為 13%,中國智能座艙市場規?;驅⑼?破千億。

        智能座艙市場成長空間廣闊。相較于其他汽車技術,智能座艙的實現難度較低, 帶給消費者的體驗也最為直接,性價比較高,已經成為汽車智能化主線上率先落地的場 景。受益于市場消費升級和人們對乘車體驗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費電子產品應用場景的逐 步遷移,智能座艙將迎來加速普及。

        3.1 車內攝像頭:新勢力引領整體滲透率快速上升

        車內攝像頭是安裝在車內的攝像頭。主要功能是監控駕駛員的駕駛狀態,以及驗 證駕駛員的身份,以更好的保障行車安全。其目前主要支持兩類功能,其一是疲勞提醒, 攝像頭作為輔助駕駛的一部分,當監控到車主有疲勞駕駛行為時發出警報提醒車主。第 二是作為人臉識別驗證駕駛員的身份,更高級的還會有對應不同駕駛員匹配相關的喜好 設置和娛樂功能,類似手機的 Face ID。

        2022 年車內攝像頭市場滲透率達到 7.7%,同比上升 1.2pct,出貨量 160.6 萬,同 比增長 17.1%。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有望帶動車內攝像頭快速增長。

        分動力類型來看,22 年新能源和燃油車的滲透率分別為 17.6%和 4.1%。20 年到 21 年由于低端新能源車型的涌入,新能源市場滲透率呈現一定波動。 價格方面,10-30 萬價位段作為承擔核心銷售規模的價格區間,呈現出高價位、高 滲透率、高出貨量的趨勢。市場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15-30 萬,占比近 7 成;其中 20-30 萬價格區間在 2022 年市場滲透率為 3.3%,同比上升 1.1pct,高于其他價格段表現。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此項配件的品牌差異較明顯,國際新勢力(特斯 拉)、國內新勢力和自主品牌新勢力的滲透水平較高,國內、國際傳統品牌滲透相對落 后。國際傳統品牌的迭代更新有望提升 30 萬以上車型滲透率。以國際新勢力(特斯拉)、 國內新勢力和自主品牌新勢力為主的車企帶動車內攝像頭滲透率穩步增長,國內、國際 傳統品牌也在逐步跟進。2022 年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國內新勢力自主品牌新勢力車 內攝像頭滲透率分別為 100%、44.1%和 26.2%。國內傳統品牌和國際傳統品牌滲透率 分別為 7.6%和 3.6%。

        目前已陸續有本土品牌開始配置車內攝像頭,具備駕駛員面部識別并登錄、車輛 個性化配置、車內拍照、視頻等娛樂、駕駛員疲勞監測等功能。我們認為車內攝像頭進 入快速增長賽道,未來配置車內攝像頭的比例將不斷快速增長。2022 年車內攝像頭市 場滲透率達到 7.7%,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有望帶動車內攝像頭快速增長。

        3.2 面部識別功能:隨車內攝像頭進入快速增長賽道

        面部識別功能是通過車內攝像頭,錄入人臉數據后與登錄賬號進行關聯,實現上 車識別駕駛者身份,進行賬號登錄與登出保護。支持多賬號登錄并錄入人臉,實現車載 功能快速切換和賬號登錄。

        車內攝像頭滲透率提升有望帶動面部識別功能快速增長。2022 年面部識別功能市 場滲透率達到 5%,同比上升 1.4pct。搭載量 103.9 萬個,同比增長 37.8%。

        分動力類型來看,2022 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為 8.2%,燃油車為 4.4%。20 到 21 年由于低端新能源車型的涌入滲透率呈現一定波動。2022 年新能源車銷量和裝配率提 升帶動面部識別功能市場滲透率和出貨量同時提升。 價格方面,面部識別功能在 30 萬以下車型市場滲透率量隨價漲,面部識別功能成 本下降有望進一步提升其滲透率。目前市場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15-30 萬,占比近 6 成且 逐年上升;在高端車型(30 萬以上)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國際傳統品牌迭代更新較慢導 致 30 萬以上車型面部識別市場滲透率下降。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以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國內新勢力(19.9%) 和自主品牌新勢力品牌(17.6%)為主的車企帶動面部識別滲透率快速增長, 國內自主 品牌和國際傳統品牌逐步跟進。國際傳統品牌的迭代更新將有望進一步提升 30 萬以上 市場滲透率。

        2022年面部識別功能市場滲透率達到 5%,車內攝像頭滲透率增加將帶動面部識別 進入快速增長賽道。面部識別功能是車內攝像頭能夠實現的主要功能之一,隨著車內攝 像頭的滲透率提高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提供面部識別功能。新能源車型滲透率快速增長 帶動面部識別市場滲透率增長,國際傳統品牌的迭代更新將有望進一步提升 30 萬以上 車型滲透率和出貨量。

        3.3 疲勞駕駛提醒(DMS):市場滲透率穩步增長

        疲勞駕駛預警系統(Driver Fatigue Monitor System),是一種基于駕駛員生理反應特 征的駕駛人疲勞監測預警產品,由 ECU 和攝像頭兩大模塊組成,利用駕駛員的面部特 征、眼部信號、頭部運動性等推斷駕駛員的疲勞狀態,進行報警提示并采取相應措施的 裝置,給予駕乘者主動智能的安全保障。

        2022 年疲勞駕駛提醒功能市場滲透率 23.4%,同比上升 1.1pct;疲勞提示功能搭 載量為 488 萬,同比增長 3.8%。

        分動力類型來看,近三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增長高于車型裝配率上升導致市場滲透 率呈現出波動下降趨勢,傳統燃油市場滲透率緩慢上升。2022 年新能源車型疲勞提示 功能市場滲透率 23.3%,同比上升 2.4pct;燃油車市場滲透率 23.8%,同比上升 0.7pct。 價格方面,疲勞提示功能在 30 萬以下車型市場滲透率量隨價漲,呈現出一定階梯 型趨勢。 目前該功能在 10 萬元以上車型中均得到一定滲透。其中,2022 年 20-30 萬價 格區間車型市場滲透率達到 7.7%,同比上升 1pct,遠高于其他價格段表現。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際傳統品牌和國際新勢力帶動疲勞提示滲透率 整體增長,自主品牌新勢力和國內傳統自主品牌滲透率逐步跟進。2022 年國際傳統品 牌和國際新勢力滲透率分別為 52.1%和 44.7%,自主品牌新勢力和國內傳統品牌自主品 牌滲透率分別為 32.6%和 17.4%。

        近年來,歐盟和中國均已出臺法律法規,強制要求對“兩客一?!钡壬逃密囓囆?安裝 DMS 系統,乘用車搭載要求也在推進制定中。而 E-NCAP 發布 2025 路線圖,要 求從 2022 年 7 月開始新車都必須配備 DMS。由于現有自動駕駛僅僅位于 L2-3 級,還 需要人類駕駛員干預。因此,駕駛員監控系統 DMS 作為一個解決方案出現在 ADAS 中。 2022 年疲勞駕駛提醒功能滲透率已經達到 23.4%,我們認為未來滲透率將持續增長。

        3.4 中控屏:大屏漸成主流,新能源車尤其熱衷配置大屏

        中控屏是指安裝在汽車主副駕駛中間的顯示屏,主要功能為駕駛輔助與娛樂。作 為人車交互的重要界面,車載顯示屏功能日益完善,向著以下三大趨勢發展: 1)顯示 屏數量/面積提升:車載顯示逐步向大尺寸、多屏化方向發展,帶動顯示面板、觸控顯 示模組、背光模組、玻璃蓋板等核心部件需求。2)顯示屏聯屏化+多形態化:車載顯 示大屏化進一步催生了一體化需求,未來汽車前排將不再是多顯示器分開放置,而是一 個屏幕從駕駛貫穿至副駕駛,目前座艙內多聯屏加速滲透。高端車型引領異形多聯屏潮 流, 中低端車型也積極導入聯屏設計。3)顯示技術升級:LCD 是當前車載面板的主流, 在“高清化+曲面感”趨勢下,OLED 和 Mini LED 等新興顯示技術有望進一步在汽車中 滲透。

        2022 年中控大屏(12 寸以上)市場滲透率達到 39.4%,同比上升 6.2pct;出貨量 達到 820.2 萬,同比增長 17%。

        分動力類型來看,近三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增長高于車型裝配率上升導致市場滲透 率呈波動下降,傳統燃油車市場滲透率穩步上升。2022 年新能源車型中控屏幕(12 寸 以上)市場滲透率 47.9%,同比上升 4.6pct。 價格方面,中控屏(12 寸以上)在 30 萬以下車型市場滲透率量隨價漲,10-30 萬車型承擔核心銷量規模的價格區間,呈現出高價位、高滲透率的趨勢。其中,2022 年 20-30 萬價格區間車型市場滲透率達到 11%,同比上升 3.4pct,高于其他價格段表現。 30 萬以上市場則由于滲透占比已經較高,市場滲透率的增長已經開始趨于穩定。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以特斯拉引領的車載信息交互系統(IVI)大屏化 成為趨勢,國內新勢力、國際傳統品牌和自主品牌新勢力車型 12 寸以上中控屏幕滲透 率穩步增長。2022 年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國內新勢力和國際傳統品牌滲透率分別為 100%、61.1%和 63.4%,自主品牌新勢力和國內傳統品牌滲透率分別為 58.4%和 37.3%。

        汽車智能化帶動車載信息交互系統(IVI)大屏化成為趨勢,觸控大屏 IVI 和一芯多 屏 IVI 將成為主流。2022 年 12 寸以上中控屏幕滲透率達到 39.4%,新能源車型 12 寸 以上中控屏幕市場份額顯著提升。 車載顯示屏行業具有較高技術壁壘與資金壁壘,競爭多集中于掌握了核心技術與 上游生產設備、原材料的頭部企業。但隨著中國的產能提升與技術研究突破,顯示屏技 術逐漸追趕上國際企業。以車載顯示器上游面板產業為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是率 先發展的梯隊,并形成了穩固的三足鼎立局面。隨后,大陸面板企業憑借充裕的資金支 持和采取收并購日韓及臺灣面板企業實現規模性崛起。目前,全球顯示屏行業呈現“陸 進韓縮日退臺轉型”的新態勢。

        3.5 HUD 抬頭顯示:提高駕駛員安全,滲透率快速增長

        HUD(Head Up Display),即汽車抬頭顯示系統,可以把時速、導航等行車信息 投影駕駛員的前擋風玻璃上,使駕駛員不必低頭、轉頭就能看清重要的駕駛信息。 HUD 整體結構主要包括 PCB 板(主控 PCB、光源 PCB 和顯示轉接板等)、LED 光源 單元、顯示部分(投影顯示等)和鏡面部分(反射鏡等)。目前 HUD 主要包括 C-HUD、 W-HUD 和 AR-HUD,由于 W-HUD 成本相對低為目前主流配置,但 AR-HUD 視覺效果 更好,同時可以與 ADAS 融合,AR-HUD 將成為未來 HUD 主流發展趨勢。

        抬頭顯示器 2022 年市場滲透率達到 6.6%,出貨量 138.5 萬,分別同比下降 0.7pct 和 10%。前裝(含選配)市場滲透率達到 11.7%,出貨量 242.8 萬,同比增長 1.3pct 和 11%。HUD 抬頭顯示 2022 年市場滲透率表現出標配市場滲透率下降而前裝選配市場滲 透率上升的趨勢,整車廠對 HUD 抬頭市場前景看好,成本下降和技術創新將有望進一 步提升 HUD 抬頭顯示的市場滲透率。

        分動力類型來看,2022 年 HUD 抬頭顯示市場滲透率呈現出新能源車型顯著增長, 傳統燃油車下降的趨勢。2022 年 HUD 抬頭顯示市場滲透率達到 6.4%;新能源車型滲 透率 9.4%,同比上升 2.8pct;傳統燃油車型滲透率 5.9%,同比下降 1.5pct。 價格方面,30萬以下價格區間 HUD抬頭顯示市場滲透率呈現量隨價漲的趨勢。 市 場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20 萬以上價格區間,占比超過七成。2022 年 HUD 抬頭顯示器 (標配)在各價位區間市場滲透率均有所下降。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際傳統品牌更早開始搭載 HUD 抬頭顯示而國內 新勢力品牌滲透率增長更快。自主品牌和國內傳統自主品牌逐步跟進有利于 HUD 抬頭 顯示更快增長。2022 年國內新勢力和國際傳統品牌滲透率 19%和 17%。自主品牌新勢 力、國內傳統自主品牌和國際新勢力(特斯拉)滲透率為 9%、7%和 0%。

        2022 年 HUD 抬頭顯示整體滲透率達到 6.6%,前裝市場(含選配)滲透率達到 11.7%。我們預測 HUD 抬頭顯示將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將進入快速增長賽道。 2022 年全球主要 HUD 廠商都為國外企業,前六大供應商分別為日本精機、大陸、電裝、 偉世通、博世和矢崎,占據行業絕大多數市場份額。2022 年中國 HUD 滲透率為 6.6%, 市場發展迅速,近年國內廠商如華陽多媒體、澤景電子、怡利電子等眾多廠商也紛紛入 局 HUD 市場。

        3.6 車機芯片:隨新能源車智能化滲透率加速提升

        “車機芯片”是對車輛座艙域控制器芯片的一種俗稱。也正如其名稱所示,“車機 芯片”需要負責車內絕大多數電子元器件的協同,它是汽車智能座艙核心。車機芯片需 要集成CPU(中央處理單元)、GPU(圖像處理單元)、DSP(信號處理器)、NPU(神 經網絡處理單元),以及內存和各類 I/O 接口。

        2022 年車機芯片市場滲透率 3.6%,同比上升 2.6pct,出貨量達到 75.5 萬同比增 長 259.5%。

        分動力類型來看,新能源和燃油車的滲透率分別為 6.7%和 2.5%,新能源車型帶動 車機芯片市場滲透率整體上漲。 價格方面,市場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15-30 萬價格區間,占比超過六成。其中 20-30 萬價位段在 2022 年市場滲透率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為 1.1%。高端車型(30 萬以上) 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國際傳統品牌更新迭代有望提升 30 萬以上車型市場滲透率。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帶動新能源車型尤其是國 內新勢力車機芯片的滲透率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新勢力、國內傳統自主品牌和國際傳統 品牌在逐步跟進。2020 年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和國內新勢力車機芯片滲透率分別為 100%和 37.3%,自主品牌新勢力、國內傳統自主品牌和國際傳統品牌滲透率分別為 7%、4.3%和 1.1%。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加深,芯片的核心價值愈加凸顯。作為“一芯多系統”的關 鍵部件,車機芯片在智能座艙集成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強大的高性能計算能 力,可將液晶儀表、HUD、車載信息娛樂系統、DMS&OMS、語音識別以及 ADAS 功 能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更主動、更全面、更個性的“人機交互”。2022 年車機芯片市場 滲透率達到 3.6%,處于萌芽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型市場滲透率已達到 6.7%, 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增長將有望帶動車機芯片進入快速增長賽道。 車機芯片具有高價值、高增長、高難度的特點,我國芯片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市 面上主流的車企使用的車機芯片大部分來自國外主流芯片制造廠商,例如英特爾、英偉 達、高通驍龍。

        3.7 車載揚聲器:智能化帶動車均揚聲器數量上升

        車載揚聲器是汽車聲學系統的重要組成,產品細分品類豐富。揚聲器即車內音響 喇叭,負責將電能轉換為聲能,主要為動圈式揚聲器,由振動系統、磁路系統以及輔助 系統組成。細分產品包括高頻、中頻、低頻、全頻揚聲器、低音炮、門揚聲器模塊等。

        2022 年裝載 10 個以上載揚聲器數量的車型市場滲透率達到 20.8%,同比上升 0.4pct;車載揚聲器(10 個以上)出貨量為 434.3 萬套,同比增長 0.7%。

        分動力類型來看,由于新能源車銷量增長高于揚聲器(10 個以上)的車型滲透率 上升導致其市場滲透率增長不顯著。2022 年揚聲器(10 個以上)的市場滲透率達到 20.8%;新能源車型為 12.5%,同比上升 2.8pct;傳統燃油車型滲透率 20.5%,同比下 降 1pct。 價格方面揚聲器(10 個以上)在 30 萬以下車型市場滲透率量隨價漲,車載聲學成 本下降有望其在中低端市場持續增長。市場滲透率主要集中在 20-30 價格區間,占比超 過五成且逐年增長,2022 年市場滲透率達到 10.9%,同比上升 1.3pct,遠高于其他價 格段表現。高端車型(30 萬以上)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國際傳統品牌更新迭代有望 30 萬 以上車型市場滲透率提升。

        從揚聲器車均數量來看,2022 年車均揚聲器數量總體達到 10.3 個,相較 2020 年 增加了 1.6 個。不同動力類型來看,2020 年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揚聲器車均數量分別為 10.2 個和 8.5 個,到 2022 年新能源車增長 0.6 個而燃油車增長 1.7 個。分不同價格區 間來看,20 萬以上車型車均數量呈現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2022 年 30 萬以上車型揚 聲器車均數量達到 11.6 個。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以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國際傳統品牌以及國內 新勢力帶動整體滲透率持續增長。2022 年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和國際傳統品牌和國 內新勢力揚聲器數量(10 個以上)滲透率分別達到 100%、41%和 34%。自主品牌新 勢力和國內傳統自主品牌滲透率為別為 15%和 12%。

        智能化汽車尤其新勢力更加強調智能座艙、用戶體驗,人機交互的應用、音響質 量的提升要求揚聲器系統增加配置,推高揚聲器裝車數量,進而提升單車價值量。此外, 中國乘用車需求結構也在不斷向中高端升級,這也將帶來全市場對揚聲器裝車數量增長 的需求。如理想 L9 搭載 21 個揚聲器,蔚來 ET7 搭載 23 個揚聲器。2022 年搭載 10 個 以上揚聲器數量的車型市場滲透率已達到 20.8%,我們預測車載揚聲器市場滲透率將持 續增長。

        3.8 空氣懸架:成本下探滲透率將迎來快速增長

        空氣懸架屬于最高端的主動懸架,相較被動懸架和半主動懸架而言,可根據不同 路況實時調節懸架剛度與高度,從而實現較好乘坐舒適性與行駛操控性,未來更有可能 與智能駕駛相結合來滿足駕駛需要??諝鈶壹芡ǔS?4 大部分構成:空氣彈簧、(阻尼 可調)減振器、空氣供給單元以及傳感器/ECU,其中前 3 項是空氣懸架的核心組件, 也是區別空懸品質的核心要素,具備較高技術壁壘??諝鈶壹芸蔀橄M者提供優良駕駛 體驗,在配置競賽與國產化降本的驅使下,配置空懸車型價格有望進一步下探。

        分動力類型來看,由于低端新能源車型的涌入,20 年到 21 年新能源滲透率呈現一 定波動,作為智能化趨勢主要載體的新能源車型空氣懸架市場滲透率高于傳統燃油車型。 2022 年空氣懸架的市場滲透率達到 2.2%;新能源車型為 3%,同比上升 0.7pct;傳統 燃油車型滲透率 1.9%,同比上升 0.3pct。 價格方面,空氣懸架作為兼具乘坐舒適性與操控性的高端配置,車型裝配門檻在 30 萬元。2022 年空氣懸架在 30 萬以上車型市場滲透率為 2.2%且逐年增長,空氣懸架 成本下降和國產替代有望在中低端(30 萬以下)市場持續滲透。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國際新勢力(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國內 新勢力和國際傳統品牌中高端車型空氣懸架滲透率更高,自主品牌新勢力和國內傳統自 主品牌以中低端車型為主的品牌滲透率較低。2022 年國際新勢力(特斯拉)、國內新勢 力和國際傳統品牌空氣懸架滲透率 50%、18%和 15%。自主品牌新勢力和國內傳統自 主品牌滲透率 3.2%和 0.2%。

        空氣懸架市場滲透率為 2.2%,處于萌芽期。國產替代和成本下探有望帶動空氣懸 架在中低端市場持續滲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諝鈶壹苓^去主要配套高端豪華車,市 場主要被外資壟斷,不管是國內主機廠還是供應商均缺乏相關經驗。隨著空氣懸架成為 消費者的熱門選配,大量的開發需求涌現。外資企業受制于開發資源和服務效率,無法 滿足市場旺盛的需求,國內企業有望抓住市場紅利實現系統突破。

        3.9 對外放電功能:電網調頻與家用儲能雙向驅動,有望標配

        電動汽車對外放電功能是利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對外放電做儲能的功能。對外放 電功能包括 V2L 和 V2G。V2L(Vehicle to Load)即車輛向用電負載端供電負載技術 (這項技術也可以實現車對車充電),類似超大型的移動電源或充電寶。V2G 是新能源 汽車給電網送電的技術,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大量電動汽車的儲能源作為電網和可再生能 源的緩沖。V2G 技術由于可以緩解電網效率低以及可再生能源波動的問題,可以為用 戶創造收益。

        對外放電功能市場滲透率穩步增長,2022 年達到 26%,同比上升 8.3pct;搭載量 達到 150.8 萬,同比增長 157.3%。

        價格方面,對外放電功能在 30 萬以下的新能源車型市場滲透率量隨價漲, 其中 20- 30 萬價位段近三年增量尤為顯著,2022 年市場滲透率為 11.9%。以高端車型(30 萬以 上)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國際傳統品牌(BBA)以油改電的方式新能源化其對外放電功能 跟進較為猶豫。 從不同品牌的車型滲透率來看,以國內品牌為主的國內新勢力、國內傳統品牌和 自主品牌新勢力對外放電功能滲透率增長較快,國際傳統品牌和國際新勢力(特斯拉) 還有待跟進。2022 年國內新勢力、自主品牌新勢力和國內傳統自主品牌滲透率為 62.7%、31%和 27.4%。國際傳統品牌和國際新勢力(特斯拉)滲透率分別為 4.8%和 0%。

        2022 年對外放電功能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 26%,電網調頻和家用儲能的雙向需 求促使對外放電功能可能會成為新能源汽車必備,我們認為對外放電功能市場滲透率將 持續增長。

        4 總結

        根據我們的分析,面部識別、毫米波雷達、車內攝像頭、HUD 抬頭顯示、整車 OTA、自動泊車入位進入快速增長賽道,市場滲透率即將快速增長。超聲波雷達(8 個 以上)、車載揚聲器(10個以上)、疲勞駕駛提醒(DMS)、對外放電功能、自適應巡 航、車機 OTA、中控屏(12 寸以上)、遠程控制處于持續增長賽道,市場滲透率將 持續穩定增長;空氣懸架和車機芯片處于萌芽期,未來有進入快速增長賽道的潛能; 而環視攝像頭進入平臺期賽道,市場滲透率增速放緩。

        智能駕駛方面,2022 年毫米波雷達市場滲透率達到 6.4%,同比上升 4.3pct。我 們認為毫米波雷達的高增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超聲波雷達由于發展時 間較早,產業成熟價格低廉,目前在乘用車中的市場滲透率已達到 80%以上。得益 于汽車智能化對傳感器的需求,以車均數量提升為依托超聲波雷達近年的市場規模 仍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速度。環視攝像頭市場滲透率為 32.9%,增速放緩。自動泊車 入位現在處于快速增長賽道的中段,在未來有可能加速滲透,值得持續關注。自適 應巡航系統市場滲透率達到 28.8%,過去三年中增速穩定。隨著智能車市場份額的擴大 以及智能駕駛法規的完善,此項技術有望持續增長。OTA 方面,整車 OTA 目前處于快 速增長賽道,2022 年增速明顯;而車機 OTA 處于持續增長賽道,22 年增速放緩。隨著 智能汽車集成化和智能化趨勢的深入,OTA 技術在未來的應用發展十分有潛力。遠程 控制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 50.7%,更高級別的遠程控制功能市場滲透率仍有繼續發展的 空間。

        智能座艙方面,2022 年車內攝像頭市場滲透率達到 7.7%,進入快速增長賽道,新 能源車滲透率較高的優勢有望帶動車內攝像頭快速增長。面部識別市場滲透率突破 5%, 面部識別進入快速增長賽道,隨著車內攝像頭的滲透率提高越來越多的車型將提供面部 識別功能。疲勞駕駛提醒功能滲透率已經達到 23.4%,處于持續增長賽道,未來市場滲 透率將持續增長。12 寸以上中控屏幕滲透率達到 39.4%,市場滲透率將持續增長,新能源車型12寸以上中控屏幕市場份額顯著提升。HUD抬頭顯示整體滲透率達到6.6%, 前裝市場(含選配)滲透率達到 11.7%。我們預測 HUD 抬頭顯示將隨著新能源汽車滲 透率提高將進入快速增長賽道。車機芯片市場滲透率達到 3.6%,處于萌芽階段。值得 注意的是,新能源車型市場滲透率達到 6.7%,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增長將有望帶動車 機芯片進入快速增長賽道。搭載 10 個以上揚聲器數量的車型市場滲透率已達到 20.8%, 我們預測車載揚聲器市場滲透率將持續增長??諝鈶壹苁袌鰸B透率為 2.2%,處于萌芽 期。國產替代和成本下探有望帶動空氣懸架在中低端市場持續滲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對外放電功能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 26%,電網調頻和家用儲能的雙向需求促使對外 放電功能可能會成為新能源汽車必備,我們認為對外放電功能市場滲透率將隨著汽車電 動化趨勢持續增長。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關于我們

        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直流穩壓電源、逆變電源、脈沖電源、高壓電源、電力通信電源、開關電源、遠供電源、充電機、程控變頻電源、程控直流電源、大電流恒流源、碼頭岸電電源、軍工電源、電力測試電源測試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科技專業化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電機測試、碼頭船廠、航天航空、電力測試、進口設備、新能源等多種應用領域。   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嚴格執行ISO9001:2001質量管理體系和GJB9001A-2001軍工產品質量體系相關標準,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產品質量為依托”,為客戶提供快捷的行業解決方案,得到了各行業眾多客戶的高度贊揚。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堅持“科技創新”為持續發展動力,依托“···

        在線咨詢在線咨詢
        咨詢熱線 0531-68684888
        ?

        返回頂部

        ,久久午夜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国产欧美中文,噜啊噜AV一区
        1. <tbody id="xypsz"><div id="xypsz"><address id="xypsz"></address></div></tbody>
            <tbody id="xypsz"></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