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資訊中心>>行業動態 ? 風力發電,核能,節能風電及橫向分析
作者:夏dark雪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上周,風電板塊成直上青云之勢,上中下游全部升天。
一個月前,基于常識的判斷我覺得遲早會輪到風電板塊(尤其是發電),只是沒想到會一下子躥那么快,此時要自我吐槽一下,與預計的還是有很大偏差,所以風電的倉位安排得不好。
當時分析了節能風電后說會再進行風力發電的橫向分析(帖子見《從節能風電入手,淺談風電行業》),現在終于將思考過程和結論一并寫出來。
1.選取的橫向分析標的為 $中閩能源(SH600163)$ $三峽能源(SH600905)$ $中國核電(SH601985)$ 太陽能 。
2.收集的信息大部分來自于2020年報和2021半年報,但因三峽能源今年上市,招股說明書只有2020年三季度的數據。
3.筆者非專業人士,有關新能源的知識都是現學現賣。
先來說一說我對上一篇分析的風力發電的估值以及錯判原因。根據發電行業(包括火電與水電)和歷史,我給風力發電的合理估值是動態PE20~25之間,而照著上周的走勢,肯定是又低估了,可能是因為在這期間發生了兩件事,一是綠電交易,二是限電。
綠電交易目前還在試點,且只有5大電力集團的風光發電能參與,但未來還要把核電加進來并推廣至全國。綠電交易的具體規則我就不再贅述,直接說結論,我認為這項重大措施相當于給新能源發電上了一道保險,不用擔心發出的電沒有銷路。
再說限電。我國無論干什么大計劃總是會超額完成,提前完成,估計碳中和也不例外。中央給地方下了指標,火電的占比不能超過多少,但目前有的地方已經超了,再這樣下去無法完成指標。由于新能源發電的占比還太低,且無法快速發展,就算新能源死命發電也無法彌補被砍掉的火電,所以只好出下策,先限高耗能的產業緩一緩,實在不行就限居民用電緩一緩。
為什么新能源發電現階段還無法大規模替代火電?原因很復雜,我能想到的一個是調峰壓力,一個是地方的利益關系。比如有的煤炭大省,要減少火電減少用煤,那就少了一個拉動經濟的引擎。
先說中閩能源。
中閩能源在這幾個標的中算是小老弟,資產規模最小,市值也最小。它的優點在于風電場和負荷側都在福建這個沿海經濟發達大省,從2020年報和2021半年報中可知,它的棄風率為0。這可是一個衡量風電場的重要指標,甩節能風電的6.52%十八條街。其次,中閩的毛利率(67%)和凈利率(47%)在這些標的里為最高,也正在建設一個海風項目,不出意外的話今年能夠并網發電。
我在上一篇分析節能風電的時候認為,風電運營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指標不是應收賬款、存貨等等這些,而是資產負債率、生產資產占比(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的總和與總資產的比值)、生產資產增加速度這幾個。在我看來,現在新能源蠶食替代火電市場的戰況猶如搶灘登陸,風力發電門檻不是很高,很多央企國企都能來參一腳,所以越有實力的公司往往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搶占更好的地區,獨占更好的風力資源和負荷側。
而中閩這樣的小國企跟其他央企巨頭競爭實在是優勢不大,對比它的2020年報和2021半年報發現,它上新項目的速度變慢了。
根據這一數據簡單推論,中閩的在建新增速度降幅最大,上新速度最快的應該是節能風電。上新速度減慢,直接影響到未來營收和利潤的增速。
再來說三峽能源。
三峽能源就是與小而美的中閩相對的央企巨頭,然而資產負債率、毛利率、凈利率和中閩相差不多。它與另外幾個新能源發電的標的差異較大的地方在于生產資產占比,為53%(另外幾個基本位于70%~80%之間)。光從這一點來看,三峽能源還有很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的空間,即上新項目的潛力是最大的。
今年是海風大年,而三峽目前的在建項目中,有好幾個海風項目,下面摘錄一段2021半年報中的原話,大家可自行感受——
做“海上風電的引領者”是國家賦予三峽集團的光榮使命,而公司則是三峽集團開發海上風電的載體。作為國內最早布局海上風電的企業之一,先發優勢明顯,海上風電資源儲備居國內前列,報告期末已投運規模149萬千瓦,在建規模294萬千瓦,排名行業第一,占全國全部海上風電在建規模的比例約20%,集中連片規?;_發格局成型。
我看過2017年的超級工程第一季,有一集就是講的當時國內最大的海上風機安裝,先在碼頭組裝好了,然后用船運過去,再用最大的吊裝船吊到海面樁基上才行。到了2019年的第三季,就不用這么麻煩,直接用船把部件運過去,直接在樁基上安裝就行。這樣做節省了不少安裝成本和時間,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但就算如此,海上風電還是沒有達到可以大規模發展的條件。所以,能大規模玩海上風電的都是這一行最屌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三峽能源不光搞風電,光伏也搞,而且也有很多新項目,上新速度不亞于風電場,半年報的營收占比為風七,光三。若按照現階段的光伏行業給估值的話,那光伏發電比風力發電只高不低。若覺得反正都是新能源發電,都差不多,那也可以給相同估值,所以這里沒有再分開計算。
那么,把眼光轉回股市,說說我的結論。我覺得中閩能源盤小靈活,質地優良,加上上一波五連板賺足了人氣,所以短期炒作價值最佳。三峽能源今年剛上市,且上新項目最多,雖然盤子大,炒作相對不易,前段時間也不被待見,但上一個交易日的漲停說明人氣漸旺,從最高點跌到現在的價位也還算合理,但短期不如中閩,中長期卻比中閩要好。
對比一下三者的動態PE。中閩能源23.8,節能風電27.43,三峽能源28.88,發現最低估的還是中閩。
之所以把太陽能放進來,是因為它與節能風電一樣同屬于中節能集團,一個主攻風電,一個主攻光伏。作為新能源發電,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太陽能并不是一家純粹的發電公司,它還有制造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業務,占比為34%??蓡栴}就在于它的制造業務,毛利率竟然是0.63%!是的,你沒看錯,就是0.63%。我也搞不懂具體原因是啥,好在光伏發電的毛利率非常高,達到了66%,把總體毛利率拉到了43%。
它的資產規模跟節能風電差不多,上面提到的如資產負債率等等也沒什么神奇之處。在建工程也很少,估計也快要完工了。
不過它也還有很大的業績提升空間,只要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那部分開始賺錢就行。但當下它與另外幾個風力發電股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估值低(動態PE17.85)。
核電跟風電光伏完全是不同的邏輯,之所以放進來,是因為核電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將來也會得到大力發展。并且中國核電也在大力布局風光發電,速度還很快。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新能源在運裝機容量 524.99 萬千瓦,包括風電 175.69 萬千瓦和光伏 349.30 萬千瓦,在建項目裝機容量 170.24 萬千瓦,包括風電 34.00 萬千瓦和光伏 136.24萬千瓦。公司新能源發電量 56.4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60.98%;其中光伏發電量 23.6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612.88%,占全國光伏發電量 1,409 億千瓦時的 1.67%;風力發電量 32.7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184.25%,占全國風力發電量 4,146 億千瓦時的 0.78%。
先根據我收集到的信息簡單介紹一下核電——
核電具有最高的優先級,核電機組為了保證安全必須帶負荷運行,在火電之前優先安排發電。核電也不像風光發電一樣“看天吃飯”,核電機組除了檢修時期,一直都是滿負荷運行,也就不存在風光發電的棄風棄光的情況,它有一個專門的指標衡量核電機組的發電能力——能力因子。
能力因子是指:機組一定時間內實際發出的電能與它在這段時間內按銘牌功率滿發能夠發出的電能之比。能力因子反映了機組的運行管理水平。
比如,一臺100萬千瓦的機組,在30天時間內實際發了61200萬度電,而如果這段時間內它都以100萬千瓦的功率滿發,則能夠發72000萬度電。這臺機組在這30天內的能力因子就等于61200/72000=85%。這里我說一下我自己的想法,用來衡量發電能力的指標,只需用全年的售電量除以裝機量就可以了,得出的值越高就說明每臺發電機在單位時間內賣出的電越多(不是發出的電是賣出的電)。需要注意的是,裝機量的單位是萬千瓦,售電量的單位是億千瓦時,反正大家的單位都一樣,沒什么影響。
取2020年年報數據,計算結果為節能風電0.2,中閩能源0.27,中國核電為0.82,三峽能源缺乏去年的數據,用今年半年報的數據替代,再將結果乘以2,約為0.2。因還要受年內并網的新裝機量、棄風率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這一簡單的計算無法得出精確的結果。但經過對比可知,三家風電公司的值相差不大,但跟核電明顯不是一個量級的。于是可得出結論核電機組的發電能力是遠遠超過風機的(當然這并沒有考慮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所以從經濟效益上看依然無法判斷誰好誰壞)。
受2011年福島事件影響,世界核電事業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但從2015年起,我國的核電再度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從2015年至2020年,中國核電的營業收入翻了一番。以下摘抄一段2020年報中的信息——
2021 年 4 月 13 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該報告預計,到 2025 年,國內在運核電裝機達到 7,000 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 5,000 萬千瓦;到 2030 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 1.2 億千瓦,約是目前的 2.3 倍,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 8%;到 2035年,我國核電在運和在建裝機容量將達到 2 億千瓦左右,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 10%左右。未來 15 年仍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還是年報中的數據,截至年底,核電裝機量4988萬千瓦,在建裝機量1853萬千瓦。還是簡單粗暴地計算一下,以2020年底的運營和在建的裝機量的總和為基數,到2025年的運營和在建的裝機量的總和,年復合增長率為11%。
公司還在“發展目標”中寫到:到 2025 年,運行電力裝機容量達到 5600 萬千瓦;核能多用途利用打開新局面,核電技術服務產值實現“翻一番”,非核清潔能源成為百億級產業,敏捷清潔技術產業取得突破;核電運行業績全球領先。
按照這個目標的話增速更快,我算了一下,核電的裝機增量年復合增量要達到25%才能完成目標。
中國核電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61%與26.56%(2020年),24.64%與47.42%(2021上半年),呈現業績增速加快的態勢。
中國核電的毛利率與凈利率與其他幾位比顯得遜色,只有46%和26%,但好在總資產周轉率還算可以,為0.14,最優秀的是中閩能源0.17,最差的是節能風電0.09。
上一篇我說過,風力發電的門檻很高,基本是可以把民企排除在外的,那核電的門檻更高,基本不用擔心其他競爭者,除非是國家把三大核電集團再拆分了。
目前的中國核電雖然漲了一波,但動態PE只有13.46。各位看官覺得它高嗎?
雖然炒股有5年了,但今年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風水輪流轉”。沒有爛股,只有錯誤的時間。比如今天分析的電力股(當然還有各種大宗資源),前幾年就如同路邊土,雖人來人往,卻也不屑一顧。然而碳中和的大風刮得猛,路邊土也能飛上天成為遮天蔽日的沙塵暴。當風來了,就不要故意去忽視它。
1.短期炒作中閩能源是最優標的,節能風電和太陽能次之。
2.若論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增長能力,我最看好三峽能源,節能風電次之。
3.中國核電的估值低,成長性也有保證,應該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4.因為市場長期存在對重資產行業的偏見,估摸著發電行業的最終估值遠遠不及新能源制造商,炒作時應謹慎,降低預期為好。
5.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配置一些中國核電和三峽能源,等中閩能源回落一波再買一些。節能風電前面賣得太著急,現在手里還有一丁點,也會等著回落再進,總之要謹慎追高,新能源發電的倉位不超過總倉位的60%。
眼下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如果懶得思考,沒有相應地作出調整策略,可能開始時不會有太明顯的感覺,但時間一長猛然回頭,就會感覺自己已經變成時代的棄兒了。要做河底的一粒沙塵,越陷越深,還是做一朵浪花,隨著時代的江海洶涌地奔流向前,你決定了嗎?
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直流穩壓電源、逆變電源、脈沖電源、高壓電源、電力通信電源、開關電源、遠供電源、充電機、程控變頻電源、程控直流電源、大電流恒流源、碼頭岸電電源、軍工電源、電力測試電源測試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科技專業化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電機測試、碼頭船廠、航天航空、電力測試、進口設備、新能源等多種應用領域。 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嚴格執行ISO9001:2001質量管理體系和GJB9001A-2001軍工產品質量體系相關標準,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產品質量為依托”,為客戶提供快捷的行業解決方案,得到了各行業眾多客戶的高度贊揚。濟南能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堅持“科技創新”為持續發展動力,依托“···